这9个求职骗局你遇到过?
求职如何防止被骗?(试用篇)这9个骗局你遇到过?
对于单纯的学生来说,求职如果不能走招聘会、校招或社招等方式,很容易碰到拿到招聘的骗子,今天好东西常识网就来分享下:
一、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新员工一般经历约3-6个月试用期,薪酬在试用期总是很少。公司会告知求职者,转正后会工资大幅提高,然而求职者在卖力表现后,换来的却是一脚踢出局。因为试用期工资、福利和正式录用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获得最廉价却最认真的劳动力。
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力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在试用期到期前,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二是非法延长试用期,半年合同试用三个月。二、工作为饵非法敛财
这种受骗率更高的一种求职骗局,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谋取钱财,采用招聘的途径,通过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培训费、押金或服装费等,从而获取不当得利。
提醒:
1、不要在应聘的过程中向招聘单位缴付任何形式的费用或抵押证件。
2、了解应聘公司的具体情况。
3、若求职者已缴纳了此笔费用,有权在进入用人单位后随时要求予以返还。也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监察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在这种求职陷阱里面,犯罪分子往往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复印件、银行账户。家庭成员情况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
提醒: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身份证号、银行账号以及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漏关于你的任何隐私信息。
四、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一些职位由于不好招聘,于是企业将其美化,诱导求职者进入陷阱。例如:行政经理=打杂的,市场总监=拉业务的,财务分析师=保险推销员……(不代表所有提到职位)求职者满心欢喜,报到之后,接手工作才大呼上当。
提醒:
1、求职者虚荣心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迷惑。
2、仔细询问职位工作内涵和细节,是必须做的。
五、高薪诱惑求职者上钩
招聘时开始优厚待遇,等到员工正式上班,之前的承诺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实现,于是受骗者大呼上当。或是针对薪水中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承诺,最终“缩水兑现”。只有口头承诺的薪酬,其变动的空间和额度难以预估。
提醒: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
2、不清楚的地方问清楚,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久?
3、提成如何拿,比例是多少?年末分红是多少?
4、签订书面协议、工作合同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5、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是否给缴纳?
六、打感情牌骗钱
此类情况是指有些非法分子打着招聘的旗号对那些急于找工作,没防备心的毕业生进行诈骗,这类人通常不会露面,善于打心理战术,取得求职者信任后便开始以种种友好的理由进行诈骗,钱到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醒:
1、求职时,如果遇到职业中介,必须确定其中介资格。
2、保留证据,如收据、用人单位合同等文件,至少保存复印件,用法律维权。
七、窃取劳动成果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
这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面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很多人往往败在最后,尽管面试很顺利,薪金福利、工作时间、内容都能接受,最终却得不到OFFER。
提醒:
1、在设计之前,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与雇佣方谈好价格。
2、设计完成后,先交打印样图,不要一上来就给电子版,以防他说不满意你的设计而后又直接在你文件上稍稍改动,占为己有。
3、不要相信“我们的报酬会让你满意”和“长久合作”之类的空头支票。
八、以招聘之名传销
非法传销分子一直存在,而且日益猖獗,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求职者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欠缺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和煽动。
提醒:
1、多种途径了解公司的背景。
2、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
3、发觉被骗,及时报案。
九、网上求职,手机注册泄露信息
现在有很多网上兼职的消息,打着“足不出户也能赚零花钱”的口号,很吸引在家宝妈和在校大学生的注意,它们很多是淘宝刷单、填写问卷调查、APP注册之类的,一般都要填写你的电话、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并绑定支付宝;还有些需要你自己先垫付一定的保证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越大限度得出卖自己的信息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奖励。
求职 求职防骗 骗子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好东西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