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草船借箭的故事读后感)

好东西小编 国学文化 2022-09-27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草船借箭的故事读后感)


image.png

一、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到底谁谁借的箭

从裴松之注解《三国志》中,我们会发现草船借箭的是孙权,而《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的是诸葛亮。

从史书的角度来说,裴松之是南朝宋官方承认的史学家,所以他的话更有说服力。可是我们要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本身就不存在。

裴松之写的这个故事,原来是有两个版本的。

版引用《吴历》:

曹操大军压境,孙权一点都不虚,他趁着一艘轻便的小船,从濡须口直奔曹操的水军大寨而去。

曹操发现只有一条小船,认为这肯定是孙权来查探军营了,所以让大家严阵以待,不要胡乱射箭。孙权慢慢悠悠地晃荡了五六里路,这才返回。临走前还不忘击鼓奏乐,以表示自己的胆略。

第二版引用《魏略》:

同样是曹操和孙权两军对垒,孙权坐着大船前来查探军情。曹操直接命人万箭齐发,大船立刻倾斜了,因为只有一边承受那么多箭。

于是孙权立刻让大船掉了个头,这下子船的另一边,也被射满了箭。这个时候大船反而平衡了,孙权也得以安然回去。

那么这两个故事,透露出一个什么秘密呢?秘密就是,孙权根本就不是去借箭的。史书上还只字未提借箭的事情。

罗贯中发现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就把它延伸了一下,变成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而主角则由孙权改成了诸葛亮。

发明这个故事的人,是罗贯中本人。此前所有的作者,都不知道这个故事。而罗贯中将草船借箭的美名给了诸葛亮,从而造就了千古佳话。

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三国演义》

二、草船借箭的故事读后感

image.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

  读了故事《草船借箭》后,我的感触颇多。

  故事讲了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便假意借箭之事,想借助此事除去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借助鲁肃的老师和曹操的多疑,使10万枝箭垂手可得。让周瑜自叹不如。

  读完了故事,我觉得周瑜太心胸狭窄,虽然他才智过人,但是他却容不下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比他强的人,诸葛亮。所以周瑜一定要杀掉他。而诸葛亮却很大度,非但识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好好的气了气周瑜,周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在生活里,也有许多不能容忍别人聪明的人,如蒋介石,他也有一颗嫉妒别人的心,最后还不是一败涂地。

  像现在,有些人看别人考出一次好成绩,不但不和自己比,争取追上去,还满不在乎的说:“他肯定是抄的,要不怎么一下子考这么好,这几乎普遍在每个小学每个班上演过。

  诸葛亮也值得一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识人心,正是因为他识鲁肃之心,曹操之心,周瑜之心,才使借箭成功,真可谓神人也。

  再说曹操的多疑吧。这也是现在小学生的一个缺点,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一块钱丢了,便胡乱猜疑,指责别人,这难道不要改正吗?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大度,要有气量,千万不要小肚鸡肠,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喔。

《草船借箭》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我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深深地折服。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刘备率军师诸葛亮助战东吴。东吴都督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但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好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欣然答应了周瑜的要求。随后,诸葛亮找到东吴将领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并在每条船上布置了许多稻草人,到了第三天晚上,江面上下起了大雾,就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和鲁肃便率军驾着船来到曹军水寨前,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排开,让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东吴大军攻打水寨就下令弓箭手放箭,想射退敌军。结果,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人身上。

  就这样,诸葛亮巧施妙计,轻轻松松的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从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于是乎,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组织我们班来一场篮球赛,通过“配配伙”我们分成了并不等力的两组,上半场比赛过后,我所在的队伍惨败。我队由于身体素质原因多数不擅长篮球,我是热爱篮球的,但因为我个子瘦小,多次投篮均被篮下断球,痛定思痛,赛后我们开了场小会仔细分析战况,我灵巧负责断球,我队主力“小姚明”负责上篮,其余队员负责掩护。激烈的下半场比赛开始了,我们配合默契,顽强拉回了比分,终场一比一平。

  可见,“策略”是多么的重要。

《草船借箭》读后感3

  看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这篇文章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文中蕴涵着的道理,真是耐人寻味。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主要讲的是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方设法要害诸葛亮。于是他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更好?”诸葛亮说:“用箭更好。”周瑜又说:“对,先生跟我想得一样,可现在军中正缺箭,希望先生赶造十万支箭,十天能做好吗?”诸葛亮说:“既然要交战,三天我就可以做好。”并自愿写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非常开心,以为可以因此除掉诸葛亮了,想不到诸葛亮一计“草船借箭”,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读到这里,我认为周瑜心眼真小,容不得别人比自己。还好诸葛亮足智多谋,早就想到了办法。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诸葛亮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识人心的高手。

  我们小学生也要像诸葛亮那样,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成为生活中的观察者,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敏锐,处理事情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让我们努力学习吧!成为一个对有用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好东西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nei01.jpgnei02.jpgnei03.jpgnei04.jpg